草根开云Kaiyun首页入口
网

联发科刚刚敲开的高端大门,又被关上了

导读联发科刚刚敲开的高端大门,又被关上了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转,决定权其实在高通不在联发科。高通在高端芯片市场上的优势延续多年,但在去年上半年联发科确实迎来了突破机会。

彼时天玑9000对上高通第一代骁龙8,它俩CPU架构一致导致性能拉不开差距,虽然联发科使用的公版GPU相较高通Adreno依然差了一截,但得益于台积电4nm工艺的采用,让天玑9000相比第一代骁龙8拥有更好的能效表现。

市场选择是最好的证明,去年初都推出了天玑9000版旗舰的厂商,下半年的天玑9000+,只有小米12 Pro天玑版、iQOO Neo7、ROG游戏手机6天玑版三款。去年12月,OPPO才发布了首款采用天玑平台的竖折叠屏手机。反观高通那边,主流品牌都有不同定位的多款型号。

到了第二代骁龙8,差距更明显。高通进一步优化了架构,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都超过天玑9200,自研的Adreno GPU在图形性能上对天玑9200也是压制之势,在如今越来越受看重的ISP、AI等方面,一直都是骁龙的强项。恐怕这也是为什么vivo X90系列虽坚持选择了天玑9200,但最高端的超大杯X90 Pro+依旧只有第二代骁龙8版本。

时间来到2023年2月,一年前还信心满满战高端的联发科也该面对现实了,这些手机厂商们“好像只是非常短暂地爱了我一下”。

这也很好理解,在高端旗舰市场手机厂商和高通合作多年,调教起骁龙来更得心应手。拿首发天玑9000的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来说,引以为豪的自研马里亚纳 X 影像芯片、哈苏影像系统以及悬浮防抖在这台手机上一个都没,骁龙版则全部具备。

首发天玑9000+的小米12 Pro天玑版选择直接缩减了相机规格,前段时间MIUI 14光子引擎因仅优先适配高通骁龙8、骁龙8+、第二代骁龙8芯片机型还引发了用户不满。

种种这些并不是厂商想要区别对待,毕竟多年合作下来,影像算法什么的之前也都是基于骁龙平台打造,系统更新优化同样需要软硬件深度协同,骁龙平台自然享受更高优先级。

中低端标签贴上容易撕掉难

不过决定厂商选择最根本的还是市场反馈。去年vivo X80、小米12Pro天玑版、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和荣耀70 Pro+等价格都上到了4000元,可说是联发科的高光时刻。只可惜除了vivo X80之外,其他都以迅速跳水收场。小米12 Pro天玑版上市三个月便降价千元,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和荣耀70 Pro+也有超千元降幅。

天玑9000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联发科芯片技术方面的长足进步,但真要让它撑起旗舰多少有点底气不足,毕竟中低端标签不是那么好撕的,当来到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,还要看用户是否买账。

如今看来,联发科不仅没能站稳高端,就连中端也有可能失守。在市场价格战下,骁龙 8+ 手机已经卷到两三千价元,对此中端只有天玑8200的联发科显然难以招架,天玑9000乃至天玑9200被下放中端是迟早的事。

最近已曝出一加Ace 2还有天玑9000版本,主打2000~2500元档位市场,此举无疑将倒逼2000元级市场进一步内卷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,联发科连续8个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芯片组市场份额第一,但它跟高通之间的差距在缩小,从第二季度的38%份额环比下降至35%,高通份额则从29%环比提升至31%。对联发科来说,相比冲击高端,保住中低端市场基本盘要来得更加紧迫。

这其实已在事实上说明,高端大门再度对联发科关闭,虽然有些唏嘘,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显然不这么看。有网友戏谑称,感谢“发哥”让我们用上更好的高通芯片。这话虽然有些损,但同理,也要感谢高通,让我们用上更便宜的联发科芯片。

手机市场既需要高通,也需要联发科,才能保持良性竞争,最终获利的仍是消费者。

Baidu
map